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5年6月7日14时,从“新际遇”到“新想象”:人工智能时代的区域国别传播研究跨学科学术论坛分论坛二在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B3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潘文静主持,由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芮牮进行评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传媒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宁夏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烟台科技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分论坛二合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潘文静关注事实核查主体对受众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当前事实核查正从人工走向人工智能(辅助)事实核查,提出核查主体是否会影响个体对纠正的感知质量和对事实核查的整体态度等研究问题,在事实核查主体、纠正方式和话题类型三方面进行实验,得出AI事实核查的发挥作用的心理中介等理论启示以及优化AI与人类协作的呈现方式等实践启示。


(潘文静)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韩韶君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传播的国际议题,以推特平台上有关“双碳”议题的推文作为数据,进行了LDA主题建模分析、文本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



(韩韶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冬艳关注新媒体使用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新媒体如何通过环境知识和线下社交网络机制影响亲环境行为。提出实验意义希望能够在当前的温室效应以及气候变化的环境背景之下,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吴冬艳)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沈汐探讨了社会意象视角下的数字主权想象与建构,在目前的全球化叙事背景下,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地缘政治需要关注。他以海湾阿拉伯国家为例,以社会技术意象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讨论数字时代的主权复归以及实践的可能性。


(沈汐)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的何书雅关注跨区域的法律协调话语,认为需要“中国声音”,需要关注中国法律的“走出去”,去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体系。从历史背景、博弈论以及语言大模型架构三方面讨论跨区域法律协调话语中的公平实例化。



(何书雅)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的张潇予关注深度伪造技术,从2024年的印度大选传播实例出发,分析印度大选中深伪技术的使用和公众对此的认知偏差。并对深伪技术的治理悖论进行根源剖析,指出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及意识形态陷阱两方面问题,并进行了智能社会背景下深伪技术的重新定义以及治理的反思和讨论。



(张潇予)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冯菲关注影视文化软实力,因影视作品可以通过让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引发观众的同理心,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该国的文化和背景,更容易对该国人产生好感,由此提出研究问题“经常观看某一国家地区的影视作品是否影响对该国或该地区人的好感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影视文化作品对好感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冯菲)


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学者吴贤军以国家安全本体论为理论视角,对欧盟虚假信息治理进行研究,提出其信息治理技术与一般国际数据治理有何不同等问题,并在价值本体、关系本体与物质本体三方面去进行探讨,最后对欧盟虚假信息治理的困境进行详细梳理。


(吴贤军)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傅思颖、万晓红以杭州亚运会作为研究出发点,探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以杭州亚运会为媒介的文明交流如何实现,其中的行动者如何进行促进等研究问题,并提出在国际交流中,可以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共同推进文明交流,在共情中实现交流。



(傅思颖)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贵芝基于抖音、TikTok、YouTube三个平台的跨平台实证研究,以平台上的“洋网红”为研究对象,探讨“洋网红”是否真正作为“有益他塑者”,探讨“洋网红”“扎堆式”塑造与传播中国形象背后是“虚假热闹”,还是有效“借船出海”,同时也对中国形象的“无效无益他塑者”提出思考和警惕。


(胡贵芝)


烟台科技学院财经学院祝恩宇在数字文化建设背景下,关注到非遗符号区域国别传播困境,提出利用AIGC技术是否能进行提取和构建外对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的问题。他基于索绪尔、皮尔斯等符号学家提出的能指与所指概念及符号三分法理论,从理论基础上提出一套在AIGC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的对外传播构建方法,并同时为后续的转化过程搭建实践基础。


(祝恩宇)


作为分论坛二的评议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芮牮对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进行了逐一评议,指出以上研究的闪光之处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评议人 芮牮)



地址: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慎思楼

邮编:750021 电话:0951-5093191 传真:0951-5093022

E-mail:xwcbxy14@126.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