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5年6月7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宁夏大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地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组联合主办的从“‘新际遇’到‘新想象’:人工智能时代的区域国别传播研究”跨学科学术论坛在宁夏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是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立足西部特色、推动学科前沿发展的重要实践,吸引了众多学者积极参与,展现出该领域研究的蓬勃活力。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外文局、新疆日报社(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陕西国际传播中心等4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及主流媒体的130余位专家学者。论坛紧扣时代脉搏,旨在共议人工智能新际遇下区域国别传播理论的多重价值,共研跨学科视域中国际传播的突破与新想象之道。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代表学会致辞,他指出地方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地方媒体应讲好地方故事。


(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以《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国际传播格局》为题,从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切口,阐述了在后发国家优势显现背景下,信息权力重构成为焦点,人类共同价值重塑成为可能。她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态势,这为重塑人类共同价值体系提供了机遇。此外,程曼丽教授还认为,人工智能5G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致使全球传播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由此推动国际传播格局的重塑。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圣清以《跨国新闻流动中中国媒体报道对外国公众注意力的影响研究》为题,聚焦外国公众注意力研究,采用中国、外国媒体在Twitter发布的“一带一路”议题相关报道以及Twitter全球用户发帖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媒体如何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影响外国公众注意力。揭示了中国媒体报道对外国公众注意力影响的过程中,外国媒体报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圣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代出版》副主编张毓强以《中国作为全球传播核心场域的生成逻辑与未来挑战》为题,以“甲亢哥”中国行的“直播外交”、小红书的“全球化意外”等鲜活案例为切入,从技术扩散、地缘权力博弈的格局下出发,阐述了国际传播底层逻辑的变化,并做出了如何实现技术追赶以及文化自主性的发问,对国际传播的路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代出版》副主编张毓强)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王侃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国际传播路径探索》为题,分享了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的国际传播的实践案例。她特别展示了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打造的一系列国际传播产品,其高品质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体验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技术赋能下国际传播的无限潜力与创新活力。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王侃)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编辑、《对外传播》执行主编孙墨笛以《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的纵横互视》为题,从学科研究、知识生产与实践应用等多维视角,深入探讨了两个学科应通过“融通互鉴、双向奔赴”实现深度协同,并强调这种协同应贯穿于理论构建、知识创新与实际传播工作的全链条之中。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编辑、《对外传播》执行主编孙墨笛)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亭分享了关于《面向区域国别的传播效能评估体系建构》的研究成果。她聚焦国际传播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传播效果评估,分享了其系统性的前沿思考,深入探讨了融合行为数据、神经生理测量及社交媒体大数据等多模态研究方法,为科学评估受众认知与传播效能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亭)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鸿以《数智时代的知识生产与周边传播自主话语体系建设》为题,聚焦泛喜马拉雅地区的知识生产,系统梳理了该地区历史上殖民文化、知识与意识形态渗透的脉络与特征,揭示了该区域的文化冲突根源。基于这一历史分析,韩鸿教授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全球知识生产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中,重建周边传播的自主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鸿)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宫京成教授以《新闻传播学与区域国别学交叉研究的问题意识》为题,分享了个人对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学的思考。他将两个交叉学科概括为三大共性特征:资政之学、实证之学、专才之学。宫京成教授认为,研究者需打破单一学科壁垒,深度融合对象区域的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与国际传播专业技能,形成系统性认知。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宫京成)


在本次论坛期间,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与媒体行业领军人物、国际传播一线从业者齐聚一堂,围绕西北地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数字时代的传播公正与文明互鉴等六大核心议题,以主题演讲、圆桌讨论、案例剖析等多元形式,在分论坛中展开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会上,学界专家基于扎实的理论研究,剖析传播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业界代表则结合实战经验,分享国际传播中的前沿实践与现实挑战。这种学界与业界的对话,不仅为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传播新秩序提供了科学且切实可行的学界方案,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产出了一系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洞见,以及富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深刻学术观点,为推动全球传播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地址: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慎思楼

邮编:750021 电话:0951-5093191 传真:0951-5093022

E-mail:xwcbxy14@126.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