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院个性化培养课程“新闻评论实训”积极贯彻学院“校媒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与宁夏新闻网合作,让选修这门课的同学能够参与到网络媒体评论实践最前沿中,通过实践学习锤炼新闻评论的写作技能。
在任课教师谢明辉和宁夏新闻网“贺兰山网评”栏目编辑赵虎老师的指导下,短短一周时间,选课的8名同学先后在宁夏新闻网“贺兰山网评”发表8篇网络评论作品,其中王奕然的网评作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学习强国”总网推荐,崔洋的网评作品《“手语版”国歌,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学习强国宁夏新闻网强国号”推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并学习这两位同学的精彩作品吧!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3月4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如期举行。开幕会上,全体起立、奏唱国歌时,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在电视转播画面的左下角,手语老师用双手同步“唱响”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其实,“手语版国歌”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中了。2021年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就用手语“演唱”了国歌。这也是手语版国歌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中。
为何推出手语版国歌?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网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3780万以上办理了残疾人证的残障人士,其中听力残疾人就有320多万。同时,因为地域限制,每个地方的手语系统不一致,往往国歌演奏完毕,聋人朋友还没有“唱”完国歌,这也成为困扰聋人朋友的“心障”。每当国歌响起,让聋人朋友们也能规范地跟唱国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03年4月出版的《中国手语》(修订版)首次呈现国歌手语版,到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十多年的努力,一首统一、规范的手语版国歌终于正式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中。
奏唱国歌,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更是每一个公民人权平等的体现。手语版国歌,它又将迎来什么?相信每一个关注了今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朋友都深有同感:当中国运动员们胸戴金牌站在领奖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熟悉的旋律响彻在场馆中时,一种自豪感也从心底油然而生。
那一刻,此时无声胜有声!
国不可无粮,民不可无食。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一步,让粮食安全有法治保障,从而达到“国有富粮,民有足食”。
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灾情叠加的影响,粮食生产遇到了很大困难,经过全国人民不懈努力保证了粮食总量是充裕的,“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然而粮食储备充裕的中国并不能够代表世界的粮食安全形势。2020年开始至今,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很多国家因粮食储量告急,宣布限制各类粮食的出口,粮食的价格也飞速上涨引起社会不稳定。疫情、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出现,凸显了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旦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中国的粮食储备足够14亿多人吃饱无忧,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毫无危机意识。唐仁健部长也说道,我国今年的粮食生产遇到了困难,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尽快推进解决粮食安全的关键对策的实施。
中国有句俗话“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粮食安全对于粮食大国中国来说,是国之根本。所以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一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表示,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保障粮食安全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所以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