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4时,第三届黄河几字弯文化协同发展专题论坛“文化传播的内容与路径”分论坛在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本场论坛由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王敏主持,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顾广欣、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李敏霞进行评议。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学者进行分享交流。
西安交通大学的石玉以黄河几字弯地区文化的网络传播效果评价体系为研究聚焦点,分析黄河几字弯地区文化发展背景,利用5W框架分析其网络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搭建黄河几字弯文化网络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她认为,黄河几字弯地区文化的网络传播要兼顾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增强机制内容互动、加强国内国外联动传播联动,从而提升黄河几字弯区域文化传播深入度。
( 石玉 )
山东大学的王智洁老师解读了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特点、生态优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她认为,黄河入海口的传播策略要从影响年轻人、延伸新时代的角度出发,将拓宽国际视野作为传播基础,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借鉴优秀传播理念方法加快转变传播叙事体系、加强多学科跨地区交流融合。
(王智洁)
陕西省委党校杨晓萍老师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黄河专题立项课题的总体特征,如黄河—长江专题立项数、基金项目类型、黄河专题立项研究机构分布等、解读了黄河专题立项课题演进轨迹——以经济开发为主——多领域研究——高质量发展研究。她认为,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黄河专题立项课题存在偏重生态文化细化领域研究不足、城市群概念少区域协同研究不足等问题,需要从体现国家战略引领性导向性、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黄河—长江二者相互借鉴等切入角解决问题。
(杨晓萍)
清华大学博士生瓦莉亚以“宁夏如何被建构为葡萄酒之乡”“贺兰山东麓酒庄如何传播中国葡萄酒文化”为研究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宁夏三家葡萄酒庄在抖音平台的传播情况,分析酒庄使用的主题、照片和视频的主要关注点。她认为,提高中国葡萄酒在国内市场推广的战略要从增加技术内容的教育材料、对葡萄酒饮用者有用的实用信息、结合当地饮食文化元素等入手。
(瓦莉亚)
顾广欣教授点评认为,研究中三家酒庄的代表性还需进一步说明可以开展深入的宁夏葡萄酒产业调研,拓展研究视野,例如对比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对比不同地区的葡萄酒文化等。
(顾广欣)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王敏通过对河套地区历史脉络细致梳理发现,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身份认同与民族共同体形成、文化的交融以及生产生活的交融等多维表现,共同构成河套地区历史发展的丰富画卷。她指出,民族交往是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要素、塑造河套人民开发包容人文精神的基石。
(王敏)
顾广欣教授点评认为,本篇研究梳理了河套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涵盖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化研究视角,希望能找到历史学与新闻传播学交叉相融的研究点。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李敏霞在中场总结点评中说,五位发言人的研究框架完整、内容扎实、研究选题非常有学术意义,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李敏霞)
河套学院宋宁老师解读了河套地区文化背景、后套话的语音、语法特点。作为河套地区的语言“活化石”,后套话是文化认同助推器、民族融合见证者,但也存在年轻一代语言使用转变、研究力度、深度有待加强、传承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改善等传承困境。她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数智化档案、借助新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完善后套话保护人才队伍等手段传承后话。
(宋宁)
宁夏大学研究生何杉从数据分析入手,研究发现黄河几字弯周边以内蒙古、宁夏的相关报道多是对当地能源资源和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宣传,区域内联动报道内容极少,几字弯地区整体形象塑造的效果不明显。基于此,对相关报道的局限性进行概括,并对未来趋势作出展望。
(何杉)
宁夏大学研究生马玲首先梳理符号学理论及相关应用研究,从设计灵感理念、设计元素、文化表意等角度解析黄河标志和吉祥物的符号意义。她认为,黄河文化特色 IP 的实践路径主要有——提炼黄河典型符号元素、构建黄河文化的符号表征体系、实现黄河文化符号的跨媒介转换、强化黄河文化符号的场景构建与情感联结、推动黄河符号商业化转化。
(马玲)
顾广欣教授在评中说,该同学的研究选题新颖,但符号的构成、符号的能指所指等部分需要再完善。
李敏霞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各位发言人的观点清晰,研究选题价值丰富,但研究视角略显宏大,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上需要继续完善创新。
最后,王敏副教授总结,感谢各位参会的老师、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研究分享,希望各位未来能多多关注黄河几字弯文化研究,一同为黄河几字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张芊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