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领导班子 > 正文
职称 职务
分管工作 办公电话
邮箱

编者按:5月18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暨“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宁夏大学举行。会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主任张昆教授盛赞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办学思路清晰,面向区内及全国产业打通产、学、研,独具前瞻思维,近年来在竞争激烈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异军突起。为此,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辑部对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李世举教授进行了专访,以飨读者。



年鉴:李院长您好,可否简单概括一下贵院的办学思路?

李世举:宁夏大学新闻学专业创建于1983年。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12月24日,是宁夏高校中唯一的新闻传播学院。41年来,我们根植宁夏、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新闻传播人才,为西部地区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目前设有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本科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近年来,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紧紧抓住部校共建的历史机遇,以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为核心,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具体而言,我们的办学思路可以用五句话概括: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育人;二是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强化协同育人,聚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是深化部校共建,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学院发展;五是创新社会服务,反哺宁夏新闻宣传思想工作和特色产业发展。



年鉴:您觉得贵院的办学举措,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困难有待解决?

李世举: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传媒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聚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做出了一些改变,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国情区情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我们连续5年开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主题培训,举办主题培训班49场,学院有1名教师参与全国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纂工作,有6人次先后获得自治区和学校马新观教材建设项目。在国情区情教育方面,我们将国情区情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比如通过新闻实训课程、个性化培养等方式,由学院老师和媒体导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区情、国情,置身社会大课堂,采撷有温度的素材,讲出有灵魂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新闻操守和责任担当,深化对新闻工作、记者职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是强化协同育人,聚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院充分发挥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优势,多方拓展资源,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宁夏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宁夏分社、新华社宁夏分社、宁夏广告协会、宁夏品牌建设促进会等30多家媒体、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活化机制,聘请业界专家走进课堂实地授课,合作打造“这里是西部”“名记者进课堂”等品牌项目,让学生真正参与业务实战。学院建立了硕士生培养双导师制,先后聘请36名业界精英担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业界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与媒体联合策划的“脱贫攻坚在行动”“新闻学子看宁夏”“找寻红色印记,重温初心使命”“贺兰山下石嘴山,生态转型看发展”“看西海固,圆梦小康”“乡村振兴下的西海固”等重大主题采访,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参与了采访实践,20余位教师、40余位媒体记者参与了指导,累计完成新闻报道300余篇/件,主流媒体刊载了173篇/件。学院紧抓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办四十年契机,开展“薪传四十年”系列活动,“新闻在路上——四十年四十人”系列访谈历时3个月,采访国内外校友四十多人,在媒体播出访谈节目16期。此外,新闻传播学院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嵌入到课程内容中,定期更新课程内容,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院还充分利用融媒体实验中心资源,通过项目式教学,将业界业务工作直接嵌入课堂教学、大学生双创、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各环节,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以学院举办的“红寺堡电商短视频直播大赛”为例,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六特产业直播基地作用,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链条,先后孵化学科竞赛、个性化培养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相关科研项目,深度嵌入产业发展,带动红寺堡特色产品网络传播流量超1500万,产生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三是紧抓新文科建设机遇,推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学院2021年研究制定了《新闻传播学院“新文科”建设计划》,并不断加以深化落实。学院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工作坊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全面接触和参与实践活动;设置多媒体、人工智能等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技术工具和软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意和设计能力。学院先后邀请美术学院、信工学院专任教师为学生开设《Python数据处理》、《Stata统计分析》、《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等6门课程,着力提升学生数据素养、技术素养和审美素养。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32项,区级奖项100多项。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建成总面积6750平米的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实验大楼,其中融合传播实验室总面积4500平方米,已建成虚拟多功能机房、综合演播室、新闻演播室、广告文化实验室、录音间、直播间、TED实验室、摄影技术实验室、融合媒体实验室、舆情实验室等,可以支持广播、电视、新媒体、广告、舆情等全流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学院还与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共建了教育部首批网络与新媒体虚拟教研室(2022年),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进程。

学院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两点:第一,怎样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度融合,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如何适应和满足飞速发展的媒体现实需求,技能型、技术型师资队伍如何融入全媒体人才培养过程;第二,学院的教学科研能力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如何更为紧密地衔接。



年鉴:您觉得贵院“新闻要为生产服务”的发展思路,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哪些启发?

李世举:实践性强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特征。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是紧密围绕新闻采编、传播等实际技能展开的。而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媒介环境,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因此,我们所说的“新闻要为生产服务”的内涵是:新闻传播教育应密切对接行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宁夏大学办新闻传播教育的底层逻辑。基于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新闻要为生产服务”的理念:第一,课程设置的实践导向。大力提高本科教育中实践课程的占比,增加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等实践课程,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第二,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我们与校内外媒体、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层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课程实践、集中实习、联合采访、联办工作坊、公司制实习等形式,发挥实习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第三,全面推行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在媒体记者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真实的新闻传播项目。通过项目的策划、执行、评估等环节,全面了解新闻传播的全过程,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第四,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与媒体、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等工作,鼓励教师和学生将科研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或产品。近年来,学院教师联合企业开发应用软件、提供咨询服务、培养传媒人才、开展舆情服务、提供资政报告等,实现横向课题和成果转化到账经费达到800余万元。


年鉴:贵院新闻传播教育已有40多年,可否简单谈谈过去这些年办学的经验与教训?

李世举:宁夏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起步较早。1983年,宁夏大学招收了第一届新闻学本科班。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宁夏大学新闻学专业建设。为了解决师资问题,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宁夏大学克服困难引进了宁夏日报社工交部副主任肖宝航和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时任宁夏盐池县委宣传部干部的王庆同等一批优秀师资来校任教。肖宝航丰富的媒体经验、王庆同扎实的新闻专业学养奠定了宁夏大学新闻教育的基本风格——理论与实践并重。此后40余年,宁夏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一直延续着这样的风格。其间,宁夏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开创者们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创新。例如,与媒体合作,为学生提供新闻一线实践机会;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新闻人才等等。这些卓有成效的探索,是宁夏大学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40多年来,宁夏大学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新闻传播人才,有两位校友先后获得了长江韬奋奖,有力地支撑了宁夏乃至西部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办学41年以来,宁夏大学最深刻的教训是忽视了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在人才引进、办学条件、科学研究、学科特色、学术交流等各方面都有欠账。尽管2014年部校共建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宁夏大学的支持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离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宁夏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年鉴:您如何看待部校共建对贵院发展的影响?

李世举:2014年12月24日,宁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宁夏大学签署部校共建协议共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0年来,共建双方同向同行,建立健全共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合力,推进学院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专业学科等各项建设任务,办学水平、学科水平、社会影响及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升,共建成效显著。宁夏大学部校共建经验也曾被中宣部向全国推广。综合来看,部校共建对学院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形成了运转有效、保障有力的部校共建工作机制。共建以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工作,历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均多次到新闻传播学院调研并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投资建设了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实验大楼,并落实了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实验中心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副部长亲自兼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实质性参与到学院发展的规划决策、推进落实中。为进一步做好部校共建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先后印发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宁夏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意见》《部校共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工作要点》等文件,从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协同育人、办学条件建设等11个方面规划和布置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任务。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成功能完备、技术领先、运行有效、能够与区内高校新闻院系和新闻媒体共享的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综合演播室、新闻演播室、广播中心、TED实训室、六特直播实训室、虚拟机房、舆情研究中心等16个实验、实训室已成为宁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第二,整合多种资源推进协同育人,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建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超前谋划,提前规划,为新闻传播学院的融媒体实验室预留接口,将新闻传播学院融媒实验室接入全区融媒体平台,打通学院人才培养与媒体生产传播的壁垒,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战资源和实训平台,提升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学院与行业协会、主流媒体、传媒企业在资源共享、实习实践、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同时,学院也在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合作渠道,与新浪舆情、中科大洋、北大方正、字节跳动、华栖云等传媒行业内重要企业开展了合作,通过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申报、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申报等形式,持续加强政校企协同创新,先后开展了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师资培养体系建构”“基于新媒体创作与实践能力的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探索新型育人机制,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第三,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反哺自治区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新闻传播学院通过全区新闻宣传系统在职人员培训、新闻业务经验总结、新闻奖评选、新闻阅评、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反哺宁夏新闻宣传思想工作。新闻传播学院承担的宁夏新闻宣传系统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工作,已累计举办49期,培训人员超过1.2万人次,通过固定频次、固定时长的主题讲座,打造理论学习交流互动平台,邀请新闻传播领域知名学者和主流媒体知名记者授课,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内涵、实践应用、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和辅导,主题讲座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媒体融合发展、媒体发展趋势、新闻实践能力提升、新闻传播领域热点问题、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全媒体发展趋向、主流媒体建设、县域融媒体建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新时代宁夏故事等。培训内容既适合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和一线记者,又满足了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科研与理论学习的需要,夯实了全区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传播学院师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基础,为提升全区新闻工作者理论与业务水平提供强大支撑作用。共建以来,新闻传播学院每年都会承担宁夏新闻奖的初评、审核以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课题调研等,还参与了《宁夏“十四五”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发展规划》制定等重大工作,为宁夏新闻宣传工作与传媒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共建成效显著,新闻传播学院办学规模、层次不断提高。2015年以来,学院先后引进各类师资40人(含柔性引进3人、以兼职教授岗位聘请10人),其中教授(正高职称)18人,博士18人,在读博士2人,有4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项,宁夏新闻奖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4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学院复招广告学专业(2019年)、新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2年),新开设卓越新闻人才班1个、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方向1个。学院的新闻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新闻采访与写作》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传播学》(2022年)《新闻评论学》(2023年)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影视艺术概论》《品牌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营销》等课程先后获得学校和自治区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学院被确定为自治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新闻传播理论教研室”获批自治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2021年);新闻系党支部获得“全区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创建单位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对象”(2020年);新闻系党支部荣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批宁夏大学首批本科教育卓越教学团队(2023年)。学院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于2018年获批,2019年正式招生。学院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4年获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推荐,待教育部核验通过后即可招生。2023年学院招收本科生127人,硕士生64人。



年鉴:宁夏大学地处西北,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有何计划或期待?

李世举:学院师资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引进与培育并重,以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为牵引,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可引进三类人才:第一类是高端人才(A类),即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知名学者,此类人才不限年龄;第二类是优秀博士(B类),发展潜力大,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0岁以下;第三类是业界优秀人才(C类),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45周岁以下。宁夏大学能够给予上述人才较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从学科建设角度而言,学院的新闻学学科主要围绕西部地区主流媒体发展开展工作,希望引进有志于开展西部地区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研究、主流媒体建设、西部(特别是宁夏)新闻传播史、国际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方面的优秀人才;传播学学科主要希望引进有志于开展舆论与舆情、传播与社会发展、跨文化传播研究方面的人才;另外,学院也与有关部门合作成立了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宁夏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宁夏知识产权研究院、宁夏广告研究所等平台,涉足舆论与舆情、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等跨学科相关问题研究,希望引进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传媒经济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年鉴:可否谈谈贵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困难?

李世举: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750平方米(含办公区域),实验区域面积约4500平方米,实验室建设预计总投资3400万元。实验室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立足新传,面向全校,服务社会”,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打造融媒型、智慧型、创意型、绿色可持续发展型实验教学环境,完善以双创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示范与辐射作用,深化政府、高校、媒体、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转型,造就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的要求,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实验中心要“努力打造共建共享的媒体融合和新闻传播实验教学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验教学楼的功能,选准学科方向、会聚高层次人才、构建高端平台、推进成果转化,推进学科建设,逐步将实验教学楼建设成与区内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共建共享、与各新闻单位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融教学研和新闻传播实践一体化的部校共建开放平台,为推动全区新闻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规划先行,充分论证,分步实施。学院全程参与了新闻传播学院大楼土建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楼宇的空间布局、不同楼层的承重需求、供电、供水、网络、制冷等基础性设计方案都参考了学院提出的意见。在土建工程开始实施后,学院便启动了实验室建设方案规划设计,先后邀请高校教师、媒体业务人员、技术人员、设备供应商等参与实验室建设方案制定与论证。经过多轮、多层次的论证,学院制定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分期实施方案,按照第一期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二三期引入新兴技术的思路进行建设。实验室建设规划既能够满足当下新闻传播教育对实验条件的需求,也根据业界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预留出了发展空间。

第二,共建共享,协同开放,注重效益。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验室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建经费和宁夏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之所以能够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主要得益于学院实验室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和愿景。实验室建成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拟配套出台《关于深化部校共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在发挥学院实验室作用,推动校媒合作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例如,提出推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和新闻传播学院建设联合实验室,校媒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探索智媒体传播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利用学院实验室开展宁夏电视台品牌栏目的采编工作,推动协同育人向深层次发展;支持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新闻媒体、传媒企业共建传媒创新联合工作室、传媒产业学院等新型育人平台等。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二:一是如何提升实验室的使用效率。由于实验室引进了较多的新技术,现有师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培训才能够掌握实验室技术。如何平衡好教师的教学、科研、新技术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好传统课程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学院提升实验室利用效率面临的首要问题。二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实验室不再是传统的文科实验室,实验室软硬件管理的技术含量较高,建设和运营经费数额巨大。但是,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文科实验室的传统观念、学校现有以理工科为主体设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闻传播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维护经费拨付、技术人员引进、作用发挥等。



年鉴:可否谈谈贵院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已有特色或努力方向?

李世举:学院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聚焦自治区行业发展,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开展专项研究,产出高水平论文和资政成果;创新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拓展社会服务的深度广度;凝练学科方向,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具体而言,学院凝练了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发展、舆情与主流舆论建设、品牌传播与知识产权保护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对标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打造团队,搭建平台,提高整体教学科研和专业学科水平。

近五年学院立项和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 11项、省部级项目25项、横向项目21项,各类科研经费到账 787万元,实现成果转化到校经费 80 万元;出版中文专著 7 部、英文专著 1 部,主编教材 4 部,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参与地方立法 1 部,《宁夏媒体融合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宁夏打通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资源,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宁夏葡萄酒产区品牌诊断与传播策略研究》《加快我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等10余篇研究报告被中宣部、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采纳;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 项,宁夏新闻奖一等奖 4项、二三等奖4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4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7次;提供党委、政府专项重要社会培训 49场。学院2021年组建贺兰山传媒智库,出版《贺兰山传媒研究》集刊;学院参与制定的《宁夏“十四五”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发展规划》对宁夏传媒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学院教师主持完成的《融合媒体内容生产众包平台》《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葡萄酒消费动态研判系统开发》《基于5G网络的媒体融合研究、产品开发与人才培养创新》等社会化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学院教师牵头完成的《宁夏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评价体系研究》获2022年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

今后,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依然会坚持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扎根宁夏、立足西北,发挥优势,围绕新闻传播学科特色优势方向,强调内涵建设,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地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年鉴:对新闻传播教育同仁,您是否有其他要说的话?

李世举:宁夏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白手起家,从一个教研室到一个学院,从黑板粉笔再到现代化实验中心建成使用,从一个本科专业到三个本科专业,从卓越班建立、新文科建设再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41年来,宁夏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在西部地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历程,凝结出了不畏挑战、不懈奋斗的优良传统。

同时,我们深知,没有新闻传播教育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微薄成绩与点滴进步。41年来,我们与众多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广泛的合作,在学术交流、师资互访、学生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领域,兄弟院校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这些宝贵的合作经历,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提升了我们的办学水平。我们要特别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界同仁们,你们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分享,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我们的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灵感;你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在面对挑战与困难时更加坚定与自信。展望未来,宁夏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不断创新与变革,我们期待与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同仁们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共同开创新闻传播教育更加辉煌的未来!


地址: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慎思楼

邮编:750021 电话:0951-5093191 传真:0951-5093022

E-mail:xwcbxy14@126.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